七月的南山,苍润欲滴;七月的竹林寺,更觉幽韵!


更新时间:2018/9/24 15:40:41

    《四时花开·竹林雅集》花鸟画小品展将于7月10日在南山风景区竹林寺五观堂呈现给大家。 田致鸿、袁象中、黄江华、汤真洪、郑为人、李江文六位画家为这次展览精心创作了30余幅花鸟画,作品题材丰富,形式以小品扇面为主,体现了传统文人的别致风雅,同时也展现出各自的审美追求和笔墨意趣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    展览中年龄最长的作者是年届八旬的田致鸿先生,田老性情随和,又不乏北方人的爽直。数十年来致力于中国花鸟画的教学、研究与创作,是我市花鸟画的领军人物。此次创作的五幅小品均以自然野趣入筆,工写结合,雄秀兼备,功力深厚。《路漫漫》是田老长期生活在大西北的心路印记;《南园偶遇》、《疏雨幽花》、《野卉鸟禽》,一图立一意,追写自已的艺术样式,画面有味、有情、有韵,以情写形,耐读耐品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    袁象中是我市颇具代表性的大写意花鸟画家,其作品远绍青藤八大、出之以缶庐笔意,擅花鸟巨制。而这次所绘小品,虽是平常景,平常趣,但笔墨之间蕴含着作者的对美的追求与向往。《荷塘清音》中小鸟栖息在荷杆上,自然地观赏着荷塘之幽境,无喧嚣,无机谋,悠闲自得。《五牛图》运用中国画夸张变形之手法,追求妙在似与不似之间,其水墨表现自由、随意、率性,力追大水墨之效果。《秋艳图》用爽勁泼辣之笔墨,极尽表現秋菊之精神,几根勁挺且具力度的綫條穿插,形成鲜明的对比,可谓荷老尚餘擎自蓋,菊殘猶有傲霜枝。《花开富贵》中凡花几朵,虽开犹艳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    黄江华是我市一位实力派的小写意花鸟画家,作品设色淡雅明丽,笔墨灵动清新,追求一种宁静淡泊的美。值得一提的是黄江华注重写生与创作的结合,其笔下的飞禽鱼虫,造型准确,神形兼备,直欲出纸扑面。同时他也注重以书入画,通过墨色的浓淡枯润,笔法的刚柔疏密来传递出一种风骨和神韵,继而表达出作品的人格寓意和主体精神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    汤真洪这几年足迹遍及大江南北,交友创作策展。去年刚刚策划了乌鲁木齐、镇江、泉州三市书法联展。此次参展作品试图用清新淡雅的水墨,通过扇面这一形式绘写墨梅、朱竹,表达我对梅竹性灵的感悟,和对人文精神的向往与崇尚,"虚心竹有低头叶,傲骨梅无仰面花"他说:"随着年岁日增,我对古文人隐逸不羁风范的向往之情亦与日俱增。这次小品画展恰好为我提供了契机,也算是我天命之后的一次尝试吧。"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    郑为人是江苏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,在艺术上他注意自己整体的的艺术素养,于书法山水人物花理论均有猎涉。在接任花鸟画研究会会长一职后,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花鸟画的创作探索中。他的作品具有浓厚的人文气息,造形生拙而典雅,笔墨灵动而雄强。他认为自己的作品还不成熟,还在不断探索。花鸟画在技法、形式乃至观念上都要创新,要继承更要突破,要有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风格风貌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    李江文酷爱旅行与收藏,但对花鸟画也倾注了大量的心力,他师承卫廷栋老师,专攻小写意花鸟画。他同样也注重写生,通过描绘花鸟世界的丰富多彩和活泼生气,来表现生活中个人的心灵感受和动人想象,既得老师衣钵,又能自出机杼。"源于生活,跳出生活,艺术生活"他认为自古以来,写意花鸟,画派林立,技法有异,“情趣结合,意在象外”的绘画思想,就是自己永远的艺术追求。